山形景观石俗称“水石”,专指观赏石中具有山水情调并产生缩龙成寸效应的石头。它发轫于中国,成熟于日本,目前已在世界很多国家形成流行时尚,尤其在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已成为赏石经典。
中国大陆近年来受日本的影响,不少人也玩起了“水石”,但多数人却不这么叫它,实际上前者同后者一脉相承。许多人从“水石”中获得灵感,生发想象,为我们大量开发新潮石种奠定了基础。中国观赏石由过去历朝历代的瘦、漏、透、皱,走向今天的形、色、质、纹,如果没有“水石”的影响那是不可思议的。在大陆市场上,无论是柳州的水冲石,福建的九龙璧石,还是其他的新派石种都有山形景观石出现,它们不落窠臼,只要具备了天然成趣、可观可赏的特点,即在山形景观石之列。随着赏石文化的普及,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使二者合而为一,并形成了一个新兴石种:造型画面石。它的造型中有画面,画面外有造型。形与画的完美结合,更增添了山水景观石的奇妙和艺术表现力。尽管它不合“水石”的规范,但却能真实地反映我国山川地貌的特征,符合我国观赏石发展的实际。仅管如此,“水石”中的精华却是不能否定的。它的优点就是注重讲究形式美,必要的形式美是它为推进国际赏石发展所做的一大贡献。但也不能不看到由于它过分注重形式,也产生了某些束缚赏石发展的局限性。我们高度重视日本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赏石文化,应当认真吸取“水石”中的精华,但对外来文化也应进行筛选,“全盘西化”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和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日本“水石”按“黄金分割”比例严格要求山形石的形态布局,这就把自然美完全艺术化了。对自然现象太苛求似乎不尽情理。现在市场上出现以某些刻意雕画的做手石,很难说不与对自然美缺乏合理的宽容有关。何况美有多样性,如果石头都用尺子去量,就会把景观石、山形石都淘汰出局,在我国对这种“严格”如果不加变革,只能让人望而生畏。我们不反对多出精品,因为要求完美的确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但我们不会去苛求完美,只有实事求是地抛弃某些不合理的形式,让形式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现更多的美,真正拓展出更为广阔的赏石空间。中国新一代山形景观石在借鉴“水石”自然美和形式美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审美理念。山形景观石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不仅要有“水石”那种单一的冷色调,也需要像大化石那样丰富的暖色调和三峡石那种形纹兼备的特征。通过浓重的色调和瑰丽的画面,全景多维地去展示我国幅员辽阔的绵绵河山。若支持原创,别忘了点右下方的【打赏作者】鼓励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