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全球药品资讯论坛 管理员
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7-8 浏览101
无进展生存期超8个月!肺癌耐药难题又迎来新的解决方案 | 2025 BOC/BOA李子明教授专访


图片
点击下方关注,了解更多抗癌知识👇




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BOA)重磅开启,聚焦全球肿瘤学最新突破与前沿动态,现场多项国际研究成果首度亮相,重塑肿瘤治疗新格局。大会现场正式发布并深度解读《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2024》,立足中国肿瘤疾病谱变化,聚焦诊疗标准、精准路径及规范化体系建设,推动全球研究成果在中国落地转化。


觅健平台特别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李子明教授做客专访间,李教授围绕“MET通路异常”的临床意义及治疗进展进行深入解读。李教授详细讲解了MET靶点的三种主要异常形式,并分享了ASCO 年会上最新公布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对EGFR TKI耐药患者的治疗启示。


以下是本次采访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觅友们答疑解惑。



Q
MET扩增、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与MET过表达有什么不同?

A:

目前对于肺癌来说,我们已经迈入了精准诊疗时代。所谓精准诊疗,指的是对每位患者进行更加细致的分型和分层,尤其是在分子层面,去判断不同的驱动基因异常。


对于像EGFR、ALK这些基因突变,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靶向治疗方案。而 MET也是近年来医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靶点,它的异常形式其实并不只有一种,我们通常把它分成三类。


  • MET扩增是指基因拷贝数的异常升高,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扩增是在患者治疗前就已存在,继发性扩增则多见于接受 EGFR 靶向治疗后的耐药阶段,在药物治疗压力下出现。


  • 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原发性驱动突变,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即已存在此类突变。


  • MET蛋白过表达,则是发生在蛋白层面的一种异常形式,与基因层面的变化机制不同。


这三类异常在本质上存在差异,因此,准确识别是哪一种MET异常形式,明确区分它们对于判断疾病机制和后续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Q
MET原发性扩增和继发性扩增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像继发性扩增就常见于如EFGR TKI耐药后,那么,在治疗策略上是不是也不同呢?

A:

目前我们对于MET扩增已经有了相应的治疗策略。尤其是对于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靶向治疗后,大约有20%-25%的患者会因MET信号通路发生异常,出现耐药。


对于这类继发性扩增,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设计,通常是在原有EGFR靶向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一个针对MET的靶向药进行治疗。研究显示,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的双靶联合治疗EGFR-TKI经治后进展伴MET扩增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8.2个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1],相关研究结果已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该适应症已于今年6月获批[2]


因此,对于出现EGFR TKI耐药、合并MET扩增的患者,目前可以考虑采用EGFR和MET的双靶联合治疗方案,用以逆转耐药。


而对于原发性MET扩增,目前仍在进行相关研究。我们正在探讨这类患者是否使用单一的MET靶向药就足够,还是也需要联合治疗。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Q
在2025ASCO年会上,关于MET扩增有何新的研究成果?对临床实践带来哪些变化?

A:

在2025 ASCO年会上,我的导师陆舜教授代表课题组介绍了SACHI研究。该研究的纳入标准为:EGFR 敏感突变的肺癌患者,且在接受第一代、第二代或第三代 EGFR 靶向药物治疗失败后,经再次活检确认存在 MET 扩增;此外,研究对于MET扩增拷贝数也设定了明确的纳入标准。


研究采用1:1的随机分组方式,患者接受标准化疗或“双靶治疗”(即在 EGFR靶向药奥希替尼联合MET靶向药物赛沃替尼)可以看到,这项研究是目前EGFR靶向耐药后,首次以明确的生物标志物MET扩增作为入组标准进行的前瞻性研究


此前的多数研究并未严格区分耐药机制,很多药物是广泛纳入使用,而这项研究则强调必须存在MET扩增,才能接受“双靶治疗”。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双靶治疗”在生存获益方面有明显优势。


因此,该研究也成为目前这类人群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后续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尾声


李子明教授的解读,为我们揭示了MET扩增相关耐药机制与精准双靶联合治疗的最新进展。这一突破不仅为EGFR靶向治疗耐药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临床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治疗路径。通过精准检测和靶向干预,医生能够更有效地应对肿瘤的动态变化,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这类前沿研究和创新疗法的不断落地,觅友们在抗癌道路上将拥有更强的信心和更多的选择。觅健平台将持续关注肺癌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应用,第一时间为觅友们带来最权威、最实用的抗癌资讯。期待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更长的生命时光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专家介绍



李子明 教授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委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青委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内科学组秘书

美国纽约叶史瓦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访问学者(2014.8-2015.9)

获得: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

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肺癌微创肿瘤消融术




点击下方关注,了解更多抗癌知识👇

肺癌

相关好文

肺癌术后做好7件事,肿瘤医生夸我恢复得特别好,复查一路通关

幸好我听劝,肺癌骨转移期间没做这件事!现在治疗效果很好

肺癌逃过“5年劫”为何还复发?这10件事必须坚持做!


参考文献

[1]Lu S, Wang J, Yang N, et al. Savolitinib (Savo) combined with osimertinib (osi) versus chemotherapy (chemo) in EGFR-mutant (EGFRm) and MET-amplification (METamp) advanced NSCLC after disease progression (PD) on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phase 3 SACHI study. 2025 ASCO. LBA8505. 

[2]https://www.astrazeneca.com.cn/zh/media/press-releases/2025/06-30-01.html



内容制作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稿定设计

责任编辑:觅健小李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医学科普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基因检测结果、肿瘤分期等综合评估后制定。请务必遵循医嘱,切勿自行用药或调整治疗方案。

生成海报

打赏作者

更多
收藏
全球药品GlobalPharm
严禁一切销售、清关广告,违者封号。全球新药、仿制药、特药实时信息,传播药品知识,仅供参考,请遵医嘱。
全球药品GlobalPharm
长按扫码关注公众号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