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全球药品资讯论坛 管理员
健康知识 6-26 浏览100
绝经前内脏转移乳腺癌治疗:从内分泌治疗到 CDK4/6 抑制剂


一、绝经前内脏转移乳腺癌的治疗困境与传统策略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占比超1/3,且内脏转移(肝、肺等器官)是其晚期进展的重要标志。这类患者具有双重治疗挑战:一是生物学特性凶险:绝经前乳腺癌常伴高增殖活性(如 Ki67 高表达)、激素受体(HR)阳性比例高(约 70% 为 HR+/HER2 - 亚型),但疾病侵袭性强,内脏转移率是绝经后患者的 2 倍,确诊后 5 年生存率不足 30%[1]。二是治疗选择有限:传统治疗以化疗为主,但化疗毒性(如骨髓抑制、脱发)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且仅能带来短期疾病控制。内分泌治疗虽耐受性较好,但单药疗效有限,尤其对内脏转移患者响应率不足 40%[2]

(一)内分泌治疗的局限与联合策略

辅助内分泌治疗曾是绝经前HR+乳腺癌的核心方案,包括两种:其一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如他莫昔芬(TAM),通过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抑制肿瘤生长。但单药用于内脏转移患者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6-8个月,且约30%患者存在原发性耐药[3]。其二是卵巢功能抑制(OFS)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戈舍瑞林等OFS药物可抑制卵巢合成雌激素,联合AI(如依西美坦)较单药TAM显著延长PFS(SOFT/TEXT 研究显示,5年DFS提升11.8%)[4],但对内脏转移患者的疗效仍有限,中位OS不足4年[5]

(二)化疗的临床价值与毒性负担

对于肿瘤负荷大、进展迅速的内脏转移患者,化疗(如紫杉类、蒽环类)曾是一线选择。但多项研究表明,双药化疗的中位 PFS 仅 12-14个月,且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发生率超 60%,约20%患者因无法耐受毒性而停药,严重影响生存质量[6]

二、CDK4/6 抑制剂的问世:开启精准治疗新时代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是驱动肿瘤细胞增殖的关键分子,其过度表达与HR+乳腺癌的进展密切相关。CDK4/6抑制剂通过阻断细胞周期G1期向S期转化,诱导肿瘤细胞休眠,与内分泌治疗联用可产生协同抗肿瘤效应。瑞波西利(Ribociclib)作为第二代 CDK4/6 抑制剂,凭借多项III期临床研究的突破性数据,成为绝经前内脏转移乳腺癌治疗的里程碑药物。

(一)MONALEESA-7 研究:绝经前人群的生存革命

该研究是首个针对绝经前/围绝经期 HR+/HER2-晚期乳腺癌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纳入672例患者(其中43%合并内脏转移),对比瑞波西利+OFS+AIvs.安慰剂+ OFS+AI:

内脏转移亚组疗效:联合治疗组中位PFS达 23.8个月,较对照组延长10.8个月(13.0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 45%;中位OS延长10.7个月(58.7 个月vs.48.0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4%[7]

亚洲人群优势:亚洲亚组中位 PFS 达30.4个月,是对照组的近3倍(11.0个月),OS获益提升至降低56%死亡风险,提示种族差异可能影响疗效[8]

(二)RIGHT Choice 研究:挑战化疗的 Ⅱ 期探索

在222例侵袭性 HR+/HER2 - 晚期乳腺癌患者中(76.1% 合并肝 / 肺转移),瑞波西利+内分泌治疗对比双药化疗显示:

疗效优势:中位PFS延长近1年(24.0个月vs.12.3 个月,HR=0.54),ORR达66.1%(化疗组 61.8%),且临床获益率(CBR)更高(81.3%vs.72.4%)[9]

安全性突破: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2%(化疗组 68%),腹泻、脱发等症状性毒性显著降低,因不良反应停药率仅5%(化疗组 12%),证实CDK4/6抑制剂联合治疗在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优势[10]

三、瑞波西利的独特优势:从机制到临床的全面突破 

(一)唯一兼具 OS 与生活质量改善的 CDK4/6 抑制剂 

(1)生存金标准突破:MONALEESA-7是首个在绝经前人群中证实OS获益的CDK4/6抑制剂研究,其58.7个月的中位OS数据刷新了该领域的生存纪录[11]。相比之下,其他 CDK4/6抑制剂(如哌柏西利)在绝经前人群中缺乏OS数据,阿贝西利则因腹泻等毒性限制应用[12]

(2)生活质量维护: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量表显示,瑞波西利组患者至生活质量恶化时间(TTDD)延长6.4个月,疼痛评分降低35%,情感功能与社会角色功能显著改善,体现“生存+质量”的双重获益[13]

(二)内脏转移治疗的独特机制优势

瑞波西利具有高选择性与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对脑转移以外的内脏转移(尤其是肝、肺转移)疗效显著。其联合内分泌治疗可通过以下机制增强疗效:一方面逆转内分泌耐药,抑制CDK4/6可下调cyclin D-CDK4/6-Rb通路,恢复HR+肿瘤对雌激素剥夺的敏感性[14]。另一方面诱导免疫微环境改善,临床前研究显示,瑞波西利可增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与免疫治疗存在潜在协同效应[15]

六、结语:从 “生存延长” 到 “治愈希望” 的跨越

绝经前内脏转移乳腺癌的治疗曾因疗效与毒性的矛盾陷入困境,CDK4/6抑制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瑞波西利通过 “内分泌治疗+细胞周期调控” 的双重机制,不仅将中位OS延长至近5年,更实现了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成为该领域的治疗标杆。随着精准医学的深入与联合治疗的创新,未来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有望从 “带瘤生存” 走向 “临床治愈”,这一突破标志着乳腺癌治疗进入个体化、精准化的全新时代。

注:瑞波西利的注册研究结果未涉及侵袭性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

参考文献

[1] Heer E, et al. Lancet Glob Health. 2020;8(8):e1027-e1037. 

[2]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等. CDK4/6 抑制剂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乳腺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3 版)[J]. 中华肿瘤杂志,2023, 45(12):1003-1017. 

[3] Burstein HJ, et al. J Clin Oncol. 2010;28(23):3784-3796.

[4] Pagani O, et al. N Engl J Med. 2014;371(2):107-118. 

[5] Francis PA, et al. N Engl J Med. 2015;372(5):436-446.

[6] 靖景艳,等. TAC 方案治疗有内脏转移乳腺癌初步临床研究 [J].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2021, 4 (4):302-305.

[7] Tripathy D, et al. Lancet Oncol. 2018;19(7):904-915. 

[8] Lu YS,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22;28(5):851-859.

[9] Lu YS, et al. J Clin Oncol. 2024;42(23):2812-2821. 

[10] Azim HA, et al. ESMO 2023 Poster 402P. 

[11] Lu Y, et al. ESMO Asia Virtual Congress 2020, 47MO.

[12] Sledge GW Jr, et al. JAMA Oncol. 2020;6:116-124.

[13] Harbeck N, et al. Ther Adv Med Oncol. 2020;12:1758835920943065. 

[14] Finn RS, et al. N Engl J Med. 2016;375(20):1925-1936. 

[15] Johnston S, et al. NPJ Breast Cancer. 2019;5:5

审批码 KIS0048679-103832,有效期为 2025-06-23 至 2026-06-22,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  END  ——


生成海报

打赏作者

更多
收藏
全球药品GlobalPharm
严禁一切销售、清关广告,违者封号。全球新药、仿制药、特药实时信息,传播药品知识,仅供参考,请遵医嘱。
全球药品GlobalPharm
长按扫码关注公众号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