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中子俘获疗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简称BNCT)是一种前沿的放射治疗技术,以“精准、高效、低损伤”著称。它的核心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将特定含硼药物精准输送到癌细胞中,再通过中子照射诱发局部核反应,专门杀伤癌细胞而尽量不伤害正常组织。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这个和常规的放疗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具有“精准、高效、低损伤”的特点?
首先两者在作用原理上是有根本区别的。
常规放疗(如光子放疗/X射线、伽马刀、质子治疗等):
直接破坏DNA:利用高能射线(X射线、γ射线、质子束等)直接照射肿瘤区域。这些射线在穿过组织时产生自由基或直接损伤细胞DNA,杀死快速分裂的癌细胞。
“无差别攻击”:射线路径上的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会受到伤害(尽管会尽量聚焦肿瘤区域)。
BNCT:
“两步法”精准爆破:
第一步: 先给患者注射一种含硼-10的特殊化合物(硼携带剂)。这种化合物能选择性富集在癌细胞内(理想情况下,癌细胞内的硼浓度远高于正常细胞)。
第二步: 用热中子束照射肿瘤区域。热中子本身能量很低,对组织几乎无损伤。但当热中子被癌细胞内的硼-10原子核“俘获” 后,会立即发生核反应产生的α粒子和锂离子具有极短的射程(约一个细胞的直径,5-9微米)和极高的线性能量传递(LET)。它们只在富集了硼的癌细胞内部释放巨大能量,彻底摧毁该细胞,而对邻近的正常细胞损伤极小。
常规放疗: 即使采用最先进技术,射线路径上的正常组织(尤其是对放射敏感的器官)仍会累积剂量,导致急慢性副作用(如黏膜炎、皮肤损伤、脑坏死、肺纤维化等)。治疗剂量受限于周围正常组织的耐受性。
BNCT:正常细胞损伤极小: 只要正常细胞内硼浓度很低,即使在中子束照射范围内,也不会发生显著的核反应和杀伤。
BNCT疗法的核心瓶颈在于硼携带剂—必须找到能高效、特异性地将硼-10递送到癌细胞内的药物。目前仅部分肿瘤类型适用。
2020年3月,日本PMDA批准BNCT用于复发性头颈癌(基于BPA药物"Steboronine®"),同年六月拓展至复发脑胶质瘤,这标志着BNCT从探索阶段迈入临床常规应用。近年来,其适应症正在扩展至脑肿瘤、皮肤癌等多个领域,针对乳腺癌、肝癌及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研究也在积极推进中,部分研究团队已启动肺癌、肉瘤等类型肿瘤的BNCT治疗探索。
日本作为BNCT技术发展的前沿国家,在其开展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优异的数据表现。
一,头颈部肿瘤
该前瞻性、多中心的观察研究,于2020年5月在日本启动。共招募了162名患者,其中包括144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患者,17名非鳞状细胞癌(NSCCHN)患者和1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72.3%,其中在137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患者中,有63例(46.0%)达到了完全缓解,在17名非鳞状细胞癌(NSCCHN)患者中,ORR为64.7%,其中8例(47.1%)达到了CR。在复发性SCCHN患者中,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8.8%和60.7%。
并且在此报告中也显示出其优秀的安全性。证使用10B的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在实际临床环境中对于复发性头颈癌患者是安全且有效的。
二,黑色素瘤
在此报告中总结了BNCT对黑色素瘤的相关试验数据。在1987年至2002年间治疗了22名黑色素瘤患者。CR和部分反应PR率分别为68.2%(15/22)和23.0%(5/22)。
在2003年至2014年期间对八名皮肤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BNCT的试验中。六名患者表现出CR,两名患者仍然处于PR。三名患者在BNCT后5.5至12.6年死亡。在评估(2020年1月20日)时,5名患者在BNCT后5.6至8.2年内还活着,没有疾病迹象。整体临床数据优异。
三,探索性适应症
肝癌:BNCT联合介入治疗可延长晚期肝癌生存期,尤其适用于多发病灶。
乳腺癌:江户川医院小样本研究显示,局部复发性乳腺癌肿瘤体积显著缩小。
肺癌与胸膜间皮瘤:动物模型中,碳硼烷纳米颗粒联合BNCT使间皮瘤体积减少80%。
脑膜瘤与垂体瘤:对侵犯颅底的高级别脑膜瘤,BNCT可减少神经损伤。
四,国内免费的临床试验使用机会
目前,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已开展相关临床试验,国产设备和硼药研发取得显著进展。
已经开展了一项名为NBB-001和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的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治疗复发性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研究。目前主要招收经组织学确认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标准治疗进展,至少一个可评估病灶,病种范围:鼻咽、鼻腔、鼻窦、口咽、口腔、下咽和喉等头颈部器官,以及头颈部血管、神经、淋巴结、骨和软组织等患者。想免费参加治疗的可以加邱医生微信号 qiuyisheng3 报名
随着政策的推动与国际合作的深入,技术成熟度将会越来越高,适应症也将继续不断拓展。更多患者有望享受到更多先进的疗法。
四,其他头颈部好药推荐
SCTB41(PD-1+VEGF+TGF-β)
SCTB41注射液是神州细胞在研的三特异性抗体注射液,拟用于药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
目前开展的队列包括≥2L胆道、≥2L头颈、≥2肝癌、≥2L鼻咽癌、≥2L非小细胞肺癌;二、≥3L肠癌:1.未使用过贝伐:不限制PDL1结果以及是否使用过免疫;2.使用过贝伐:MSS要求PD-L1阳性且未使用过免疫
HLX43(抗PD-L1 的ADC)
HLX43进展已冲到全球第一(唯一进入II期临床的PD-L1 ADC),又是一款泛瘤种全覆盖、带有IO功能的广谱ADC。
2025年3月在ASCO 发布的研究数据来自一项评估HLX43(抗PD-L1 ADC)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的I 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HLX43在不同剂量下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并在接受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腺鳞癌患者)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初步有效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研究者评估的Ia期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6.8%;75%的胸腺鳞状细胞癌患者达到部分缓解(3/4名,ORR = 75%)。Ib期2.0 mg/kg组NSCLC患者经研究者评估的ORR为38.1%,其中鳞状NSCLC患者的ORR为40%。值得关注的是,脑转移NSCLC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达到100%。
目前已广泛覆盖非小细胞肺癌、胸腺鳞癌、肝细胞癌、食管鳞癌、头颈鳞癌、宫颈癌、鼻咽癌等实体瘤的治疗。
VC004(钻石靶点ntrk)
在2024 ASCO年会上,首次公布在人体上开展的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试验的卓越数据。
未经确认和经确认(依据RECIST v1.1评价标准)的客观缓解率(ORRs)分别为75.9%和69.0%。此外,在既往未经TRK TKI治疗的亚组中未经确认和经确认(依据RECIST v1.1评价标准)的ORRs 分别高达80.8%和73.1%。
明确NTRK融合患者即可参与!!!不限瘤种!!!
小结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