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全球药品资讯论坛 管理员
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5-8 浏览107
徐兵河院士:从“跟跑”到“领跑”,在乳腺癌诊疗发展中破浪前行,绽放中国力量,守护女性健康
  // 前 言 //  

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近年来在诊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创新突破尤为亮眼,特别是以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生物类似药,不仅让患者享受到高质量、可负担的治疗方案,更标志着“中国方案”在全球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崛起。在此背景下,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回顾乳腺癌治疗的历史进展,深入解析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成功意义,并展望中国研究及国产生物药的未来前景。

专家简介


- 徐兵河 院士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 国家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 北京肿瘤学会和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长



乳腺癌诊疗快速发展,照亮患者长生存之路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约为35.7万例,死亡病例数约为7.5万例,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1]


徐兵河院士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间,乳腺癌诊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长生存的希望。乳腺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不仅加深了临床医生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理解,更为精准治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激素受体(H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乳腺癌通常被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20%~25%,此类患者通常生存率较低且复发转移率较高[2]。然而,随着HER2靶向药物的问世,HER2阳性乳腺癌的生存时间得到了显著提升,彻底改写了此类患者的治疗格局。


从曲妥珠单抗开启靶向治疗时代,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新型药物的兴起,乳腺癌治疗手段的不断革新,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临床治疗选择。当前,乳腺癌治疗已形成了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协同作战的多维综合治疗体系。此外,乳腺癌诊疗技术的进步还体现在筛查和早期诊断领域。从传统影像学检查,到基因检测技术的跃迁,再到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使更多患者获得早期诊断机会,为及时干预赢得宝贵时间窗口。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破、创新药物的涌现以及诊疗模式的革新,我国乳腺癌综合诊疗水平显著提升。最新统计显示,中国乳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已达82.8%[3]徐兵河院士表示,这些成就凝聚了全球及国内科研人员、临床医生和医药企业的共同智慧与努力。尤其是中国学者,过去十余年间在乳腺癌新药研发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研究与国产生物药:从“跟跑”到“领跑”的崛起之路


近年来,我国在乳腺癌药物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从化学仿制到大分子生物类似药,再到创新药物的跨越。徐兵河院士强调,这正是“中国方案”能在国际上获得认可,改写乳腺癌治疗格局的关键所在。


作为大分子生物类似药的典范,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上市是中国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由徐兵河院士主导的国产曲妥珠单抗注册临床研究——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HLX02-BC01,开创了我国专家领导乳腺肿瘤领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先河。该研究在中国、菲律宾、波兰等89个中心同步开展,共计入组了649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 1:1 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给予国产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或原研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4]


基于该研究中国产曲妥珠单抗与原研曲妥珠单抗在疗效、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面的高度相似性[4],国产曲妥珠单抗成为首个在中、美、欧三地获批的中国研发单抗生物类似药,迄今已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治疗了超过 24 万的国内外患者。而且,近期更新的HLX02-BC01研究3年随访结果显示,国产曲妥珠单抗组与原研曲妥珠单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1.7个月和10.6 个月(HR=0.86,p=0.158),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37.3个月和未达到(HR=0.86,p=0.229),36个月OS率分别为57.5%和54.0%,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验证了两者的等效性[5]


徐兵河院士从三个维度阐释了其突破性意义:其一,验证了中国专家主导全球性产品的临床研究的能力,扭转了既往国内仅作为分中心参与全球上市药物研究的局面。其二,这项临床研究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生物药品质获国际认可,印证了近些年来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实力的长足进步。其三,作为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其问世拉开了国内生物类似药研究的序幕。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5个国产曲妥珠单抗获批和2个帕妥珠单抗获批。而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关键治疗药物,其国产化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广大患者的药物供给。


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成功只是中国乳腺癌研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以徐兵河院士团队为代表的中国研究者,深度参与或主导了DESTINY-Breast系列[6,7]、NATALEE[8]、PHILA[9]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临床研究,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被纳入NCCN、ESMO等国际权威指南,为全球乳腺癌诊疗规范提供了关键循证证据。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乳腺癌新药,诸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吡咯替尼,ADC 药物维迪西妥单抗,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以及特瑞普利单抗、KN046等免疫治疗药物崭露头角,为乳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变,不仅彰显了我国乳腺癌研究的国际话语权,更通过高质量临床研究和高品质药物的持续输出,推动着全球治疗方案的迭代升级。


笃行不怠,推动中国乳腺癌研究实现新突破


虽然在过去二十年中,我国乳腺癌诊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徐兵河院士团队正在开展多项国产生物药研究,致力于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他表示,中国乳腺癌研究正朝着精准化、个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随着对乳腺癌分子特征的进一步深入了解,有望探寻更为合适的疗效预测与预后生物标志物,实现更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靶点发现和药物分子设计中的应用,将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徐兵河院士表示,相信在科研人员、临床医生和医药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乳腺癌研究将不断实现新突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新产品上市,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不断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结 语




从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问世并出口海外,到创新治疗方案改写临床实践,中国乳腺癌诊疗领域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和国产生物药的不断涌现,中国必将为全球乳腺癌治疗贡献更多力量,助力全球乳腺癌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荣寿, 陈茹, 韩冰峰, 等.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24, 46(3):221-231.

[2] Zeng H, Chen W, Zheng R, et al. Changing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during 2003-15: a pooled analysis of 17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Lancet Glob Health. 2018 ;6(5):e555-e567.

[3] Schlam I, Swain SM.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an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he time is now. NPJ Breast Cancer. 2021;7(1):56.

[4] Xu B, Zhang Q, Sun T, et a;. Efficacy,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HLX02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Trastuzumab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I Equivalence Trial. BioDrugs. 2021 May;35(3):337-350.

[5] Xu B, Zhang Q, Sun T, et al. Updated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LX02 versus reference trastuzumab in metastatic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I equivalence trial. Breast. 2025 Apr;80:104413.

[6] Cortés J, Kim SB, Chung WP, 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versus trastuzumab emtansine in patients with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updated results from DESTINY-Breast03,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N Engl J Med. 2022 Mar 24;386(12):1143-1154.

[7] Modi S, Jacot W, Yamashita T, 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in Previously Treated HER2-Low Advanced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2 Jul 7;387(1):9-20.

[8] Slamon D, Lipatov O, Nowecki Z, et al. Ribociclib plus Endocrine Therapy in Early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4 Mar 21;390(12):1080-1091.

[9] Ma F, Yan M, Li W, et al. Pyrotinib versus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trastuzumab and docetaxel as first 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R2 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HILA):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multicentre, phase 3 trial. BMJ. 2023 Oct 31;383:e076065.


编辑:Max

审校:Max

排版:Kenken

执行:Uni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生成海报

打赏作者

更多
收藏
全球药品GlobalPharm
严禁一切销售、清关广告,违者封号。全球新药、仿制药、特药实时信息,传播药品知识,仅供参考,请遵医嘱。
全球药品GlobalPharm
长按扫码关注公众号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