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林格殷格翰:“本土创新+全球网络”赋能,彰显高质量发展“中国速度”
面对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国始终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充满活力的国内广阔市场成为吸引外资的强力磁场,而外资企业“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战略布局与可持续发展路径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外资企业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迅速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积极赋能产业链,推动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助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生动诠释了“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理念的强大生命力与广阔前景。
日前,德国生物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发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在过去的一年中,勃林格殷格翰惠及全球患者人数达6600万,同比增长8.0%。在人用药品业务方面,业绩达到219亿欧元,同比增长7.0%。在动物保健业务方面,销售收入达到47亿欧元,同比增长1.9%。
随着现有管线不断成熟,更多产品临近上市,勃林格殷格翰已进入一个高投入的关键时期。业绩报告显示,勃林格殷格翰在2024年人用药品业务收获亮眼成绩,主要得益于欧唐静®和维加特®的强势表现。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病的药物欧唐静®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4.6%,达84亿欧元。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特定类型的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药物维加特®净销售额同比增长8.9%,达38亿欧元。此外,勃林格殷格翰研发投资增至62亿欧元,占集团净销售额的23.2%。现有产品管线研发进展顺利,正积极筹备多款新药上市,自2025年起陆续推出。
除了在全球市场业绩方面的表现卓越,在中国市场,勃林格殷格翰持续加速全球创新药在中国落地。2024年,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在华业务展现出强劲韧性,人用药品和动物保健业务各有亮点。2024年勃林格殷格翰中国人用药品业务业绩同比增长稳健,并高于市场增速;动物保健业务方面,基于去年的业绩表现,勃林格殷格翰在跨国动保企业中排名第二,其中猪业务依然稳坐头把交椅。“今年是我们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周年。这个数字本身就彰显了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勃林格殷格翰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冯保和(Hubertus von Baumbach)表示,中国持续敞开大门,欢迎并重视外资投资,认可跨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中国将创新尤其是关乎人类健康的创新纳入国家核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强,创新生态蓬勃发展,这些都展现出中国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承诺,也是企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原因。近年来,公司见证了中国医药监管领域的不断变革,并有幸成为这些变革的众多受益者之一。作为率先将中国全面纳入全球早期临床试验的跨国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在制定全球研发策略时充分考虑中国患者的需求,致力于把更多更好的创新产品更早地带给中国患者。自2015年以来,《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发布,多项政策效果的叠加,极大地推动了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勃林格殷格翰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机会,2019年,公司正式启动“中国关键(China Key)”战略,率先将中国全面纳入公司早期临床研究项目当中,大大加速了创新药物在中国的研发和审批进程,同时助力提升本土临床研发水平。截至2025年3月,勃林格殷格翰已与全国32家重点研究中心建立了临床研究的战略合作关系,国内研究者成功参与了勃林格殷格翰22个全球早期临床试验,并在肿瘤、免疫炎症、精神健康、心血管、代谢、肾病等多个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今,“中国关键”战略成功走过第五个年头。中国在创新药获批上不仅可以与全球同步,甚至实现抢先一步。2024年3月,公司罕见皮肤病创新靶向生物制剂圣利卓®家族皮下注射制剂(佩索利单抗)在华率先获批,用于减少12岁及以上青少年(体重≥40 kg)和成人的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GPP)发作,成为跨国药企中首个全球多中心同步研发并率先在华获批的全球创新药,早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尽显“中国速度”。 从开展“中国关键”战略到现在,勃林格殷格翰在产品管线上进行了积极拓展,肿瘤、免疫炎症、心血管、代谢、肾病等多个领域新增10个适应症,并获得了5个“突破性疗法”认定,以及7个“优先审评”,一系列创新产品有望在华加速上市,惠及广大中国患者。其中,创新药物替奈普酶(拟用商品名:美通立®)在中国的上市申请在2024年已获中国监管部门受理,该药是公司经典溶栓产品爱通立®(通用名阿替普酶)的基因工程变构体,是一种新型溶栓药物,用于治疗4.5小时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25年初短短两个月时间,zongertinib和nerandomilast两款全球新药的上市申请获得中国监管部门受理,并获得优先审评审批资格。zongertinib是一款口服HER2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拟用于治疗携带HER2(ERBB2)激活突变且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nerandomilast是一款口服磷酸二酯酶4B(PDE4B)抑制剂,有望改善特发性肺纤维化和进展性肺纤维化患者的治疗。
过去五年,勃林格殷格翰在中国的研发投入累计超33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提升至5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在人药领域收获超过25项注册审批成果,造福中国患者“零时差”受益于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近年来,中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约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0%,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快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当前中国市场仍存在诸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一直是勃林格殷格翰重点市场与创新高地之一。站在在华30年新起点,勃林格殷格翰以“本土化创新引擎”和“全球化供应网络”双轮驱动,构建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价值闭环,进一步开放合作,融入中国医疗健康生态,致力于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促进全方位开放创新,激发医疗健康创新生态圈活力,让“中国智慧”反哺全球研发,真正做到“在中国,为全球”。为了能够更好地抓住中国本土创新实力所带来的机遇,勃林格殷格翰外部创新合作中心通过跨边界研究、业务拓展及许可和风险投资,扩展及补充研发管线,“从0到1”孵化医药创新。勃林格殷格翰外部创新合作中心在去年8月份宣布投资深圳生葆生物,加速推进新一代肿瘤疗法溶瘤细菌管线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去年年底,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勃林格殷格翰-中欧中心联合创新孵化器”正式启用,这也是大湾区首个由跨国药企与创新中心深度合作的高规格创新平台,标志着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迈入新台阶,也为全国生物医药创新注入了强劲动能。去年,勃林格殷格翰在上海浦东张江的中国生物制药基地与客户合作,顺利通过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生产注册检查,获准向欧盟和美国两大市场供应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生产的创新生物药,真正实现了赋能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助力中国创新走向世界。目前,中国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推进,旨在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能力、效率和灵活性。作为少数具备参与试点工作条件的合同生产企业之一,勃林格殷格翰位于上海张江的中国生物制药基地积极扩展服务组合,为生物制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定制化服务,持续为全球合作伙伴构建稳定可靠、可持续的生物制药供应链体系,成为“全球化担当”。在中国发展的三十年里,勃林格殷格翰宛如一棵扎根于中国医药产业的参天大树,茁壮成长。凭借着领先的研发战略、严谨的生产供应体系以及对患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公司拥有赋能产业链的独特优势,能够专注于长期创新,对中国市场变化保持坚定的投入和信心。展望未来,勃林格殷格翰将继续支持中国持续优化鼓励创新和加速创新的行业环境,不断致力于促进中国新药研发源头创新,提升生物医药创新投入的可持续性,助力中国医疗健康生态系统效能的整体提升,让生物医药领域涌现更多改变生命的突破性治疗手段和健康解决方案,第一时间惠及中国客户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