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致命癌症。202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我国宫颈癌发病率达到13.8/10万,死亡率为4.5/10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然而,阴霾之下,有一抹亮色——是蓝白丝带,凝聚着希望与力量。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发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吴令英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的向阳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孔北华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仲秋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李贵玲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曹新平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王沂峰教授,共同携手推动的“蓝白丝带行动”应势启动。旨在通过全社会动员、多领域协作,构建宫颈癌“防、筛、诊、治、康”全链条防控体系,助力实现《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中“消除宫颈癌”的战略目标,全力捍卫女性生命健康权益。
中国癌症基金会是我国致力于癌症防治的公益性组织,基金会的使命是群策群力,攻克癌症。“蓝白丝带行动”的发起,正是践行中国癌症基金会科学、共济、仁爱、奉献的价值观。宫颈癌的消除,不仅仅是一项医学任务,更是对女性健康权及生命权的庄严承诺。
宫颈癌的防治工作错综复杂,它需要跨学科医生的全面认知,同时也需要患者具备充分的认知与积极的治疗态度。“蓝白丝带行动”将汇聚多方资源与力量,携手并进,致力于提升宫颈癌患者的生存及预后,为她们带来实质性的改善与希望。众多医学大咖的加入将为“蓝白丝带行动”项目注入扎实的顶尖学术支撑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筛查创新:优化宫颈癌筛查策略
“早筛查”是防治宫颈癌有力的武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指出,优化宫颈癌筛查策略包括对宫颈癌患者采用分层筛查策略,结合HPV检测与细胞学检查方法,同时需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HPV DNA检测能力,还需制定宫颈癌筛查的长期规划及监测机制。在此,吴令英教授也鼓励广大的青年医生要善于团队合作,并保持对医学的热情和敬畏之心,努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光明。
吴令英 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 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疫苗普及:扩大覆盖率和公平性
面对宫颈癌的战斗,“早预防”是关键。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指出,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面临HPV疫苗可及性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筛查诊治不规范等挑战。因此,建议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基层医疗人员专业水平,确保边远和欠发达地区获得规范诊疗服务。
向阳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协和学者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际滋养细胞肿瘤学会执行委员及第18届执行主席
亚洲妇科肿瘤学会 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委
国家卫健委“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内镜(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分会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子宫肿瘤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常委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科学诊治:子宫颈癌预后因素及精准治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认为,子宫颈癌的预后因素包括临床分期、肿瘤性质及组织学类型等。其中,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腺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此外,规范化诊疗方案的实施、患者自身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社会支持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宫颈癌的预后情况。孔北华教授还强调,随着精准医疗的蓬勃发展,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子宫颈癌的精准治疗已步入全新阶段。期待未来更加精准的导向性治疗能够为战胜子宫颈癌注入更强大的动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与曙光。
孔北华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试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
《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国家规划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手术治疗:保留生育手术有创新突破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仲秋教授反馈,近年来,宫颈癌患者诊断年龄年轻化,部分患者有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取得创新和突破,如广泛性宫颈切除术的多种手术途径选择,以及机器人辅助手术提高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此外,围绕宫颈癌的复发,林仲秋教授详细阐述预防复发需进行规范化治疗、定期复查、加强身体锻炼和保持良好心态等。
林仲秋 教授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首届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
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教授
澳门医学专科学院院士、澳门镜湖医院妇产科顾问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腹膜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肿瘤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人卫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第6,10版编委、第7-9版副主编,高教出版社成人教育《妇产科学》主编,《宫颈癌手术技巧图解》、《外阴癌2016 林仲秋观点》、《外阴癌2024林仲秋观点》、《逸仙妇瘤化疗手册》、《逸仙妇瘤诊治流程》、《逸仙妇瘤围手术期处理》等30多部医学专著主编
精准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进展显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李贵玲教授,着重说明了宫颈癌的治疗需结合规范化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且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治疗中,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取得显著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李贵玲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
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肿瘤妇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近距离放疗专委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
湖北省抗癌协会妇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武汉市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委员
技术创新:近距离放疗与免疫治疗协同突破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曹新平教授还介绍了近距离放疗技术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获益,如图像引导下的腔内/插植近距离放疗在提高局控率和生存期的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随着影像技术、3D打印技术和施源器改进等技术进展,近距离放疗技术将迅速发展。近年来,免疫治疗发展迅速,能够与化疗及放疗协同作用,提高对肿瘤的疗效。其中PD-1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能够为宫颈癌患者带来治疗获益。
曹新平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放疗科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近距离治疗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近距离放疗学组副组长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宫颈癌质控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学术专家
中华医学会广东省放射肿瘤分会近距离放疗学组组长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瘤MD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抗癌协会放射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
理念升级:宫颈癌保留生育治疗全解析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沂峰教授论述了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是否有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能;术中可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等;术后定期随访,必要时可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未来宫颈癌保留生育治疗的发展方向包括手术治疗的创新及优化、药物治疗的突破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融合。宫颈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进行物理康复训练及心理康复训练。
王沂峰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医学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珠江医院三水医院院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妇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及亚太地区微创妇科肿瘤协会常务理事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妇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宫颈癌的治愈之路,任重而道远。从预防到治疗,从技术突破到资源公平分配,每一步都充满挑战。然而,荆棘丛生之处亦是希望萌发之地。身为医者,我们以仁心为灯、以科技为剑,从实验室到手术台,从社区筛查到跨国合作,跨越地域与学科的壁垒,心手相牵筑起生命的防线。“蓝白丝带行动”秉承医者之心,为女性健康铺希望之路,坚定前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以《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回应时代命题,2025年试点地区适龄妇女筛查覆盖率将超50%,2030年HPV疫苗知晓率达90%。而创新技术更在重塑防治格局——AI辅助宫颈细胞学诊断将筛查准确率提升至98%,治疗性疫苗临床试验已初见曙光,PD-1抑制剂让晚期宫颈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突破30%……这些跃动的数字,凝聚着人类医学的智慧光芒。“消除宫颈癌,携手向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进,向宫颈癌全面宣战,共同迈向“零宫颈癌”的未来!
撰写:Atopos
审校:Atopos
排版:Aurora
执行:Babel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