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25年1月11日,2025北京泌尿肿瘤青年医师学术交流会于北京正式召开。本次会议特设“主旨报告”、“肾癌年度进展盘点”、“尿路上皮癌年度进展盘点(一)”、“尿路上皮癌年度进展盘点(二)”、“前列腺癌年度进展盘点”、“少见类型泌尿肿瘤年度进展盘点”六个环节,对2024年泌尿生殖系各肿瘤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盘点,传递泌尿肿瘤治疗最新进展,探讨研究背后的临床意义。
开 幕 式
尿路上皮癌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安全共识2025版发布会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贺大林教授的主持下召开,贺教授表示尿路上皮癌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癌症,传统化疗方案疗效有限,中位生存期短。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新型疗法的涌现,尿路上皮癌的治疗迎来了新的希望,ADC通过精准靶向肿瘤细胞,实现高效抗肿瘤作用,已成为尿路上皮癌治疗的重要选择。然而,ADC的临床应用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亟需制定安全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贺大林教授
张旭院士、贺大林教授、魏强教授、姚欣教授、史本康教授、曾浩教授、盛锡楠教授及何婷教授共同上台正式启动了尿路上皮癌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安全共识2025版发布仪式!
尿路上皮癌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安全共识2025版发布仪式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贺大林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史本康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叶雄俊教授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艳波教授共同主持。
共同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吴松教授与大家交流的是主题是“泌尿外科多学科交叉研究一点探索”。吴教授在报告中表示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常见疾病传统诊疗模式存在巨大的矛盾,他认为应率先建立国内紧密型医联体,构建数智健康基层实施样板。以健康为核心,共建共享,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相结合,实现数智便利化,让市民群众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吴松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卢剑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AI辅助诊疗软件类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卢教授在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是指基于“医疗器械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其预期用途(即医疗用途)的医疗器械。人工智能技术理论形成之初即刻有医疗的基因,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经了三大阶段,期间技术不断突破,应用逐渐拓展。
卢剑教授
最后,中日友好医院陈海昕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希友教授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穆大为教授对两位讲者的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各自在多学科交叉合作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讨论环节
肾癌年度进展盘点环节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王晓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张玉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郭刚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浩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铌教授及山西省肿瘤医院韩雪冰教授共同主持。
共同主持肾癌年度进展盘点环节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董培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中肿晚期肾癌全程管理临床研究”。董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多项在转移性肾癌中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的临床研究。他表示通过在药物研发与联合治疗策略上的不断探索,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整体疗效。展望未来,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进一步推动部分患者进入后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阶段。
董培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海梁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SMARCB1缺陷型肾髓样癌的临床和免疫微环境特征及其治疗模式探索”。SMARCB1(INI1,BAF47,SNF5)是SWI/SNF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人群中突变频率约为~1.5%。SMARCB1突变会明显影响软组织肿瘤患者的生存结局。中国人群SMARCB1缺陷型RMC患者中位发病年龄较非洲裔人群晚,但恶性程度相仿。RMC患者可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中获益。
张海梁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顾良友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肾癌围手术治疗实践与研究进展分析”。顾教授在报告中从肾部分切除术新辅助、局部晚期肾癌新辅助、局部晚期肾癌术后辅助以及转移性肾癌转换治疗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他认为外科手术是局部肾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局部晚期肾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可能获益,但在局部晚期肾癌术后辅助治疗临床试验中,除S-TRAC试验外,迄今为止报道的所有靶向治疗试验均未达到改善DFS的主要终点。
顾良友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张进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2024年度国内外肾癌诊治指南更新与解读”。张教授在报告中讲解了肾癌的新影像与病理及肾癌的内外科治疗方案,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指南中不推荐开展无阻断保肾技术。张教授后续还介绍了适用于术后辅助的患者人群等推荐内容。
张进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振华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中国肾癌2024年度研究进展”。刘教授表示近年来中国学者肾癌研究数量稳步增加,研究质量稳步提高,传统强校稳定发挥,更多中心逐步关注到肾细胞癌领域。
刘振华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杨飞亚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肾癌进展与临床实践】肾癌MDT病例讨论”。报告中介绍了一例63岁患者,泌尿外科联合病理科、放疗科、骨科、肿瘤内科、影像诊断为患者进行第一次MDT诊疗,进行系统治疗,控制病情。根据第二次MDT讨论结果,原发灶拟行减瘤手术。经过MDT治疗的科学实施,截至目前该例患者的PFS为20个月,较既往研究结果明显延长,MDT团队及观摩团就此话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杨亚飞教授
在大咖论道环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芳坚教授就肾癌领域的研究及诊疗进展发表了个人见解。
周芳坚教授
尿路上皮癌年度进展盘点(一)由北京医院万奔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李孝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晋海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刘博教授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关有彥教授共同主持。
共同主持尿路上皮癌年度进展盘点(一)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沈益君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膀胱癌保膀胱治疗的经验和思考”。沈教授提及保膀胱治疗不影响生存预后,同时更好保留生活质量还谈到了国内膀胱癌保膀胱治疗存在的挑战。在中国膀胱癌保膀胱治疗多学科诊治协作共识2024版中,更新了保膀胱治疗人群选择、保膀胱方案梳理、保膀胱治疗肿瘤复发治疗策略及保膀胱随访方案。
沈益君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朋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保留器官潮流下的膀胱癌根治术”。张教授在报告中谈到了保留器官三联治疗(TMT)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RC)的对比,TMT治疗在部分患者可以获得与RC相近的疗效;Meta分析仍显示RC的远期生存更好;TMT治疗相较RC的经济负担更重。并提及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未来可能的治疗模式等内容。
张朋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虞巍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UC精准诊疗时代ADC药物的优选策略“。虞教授在报告中谈到膀胱癌的精准诊疗迎来长足进步,精准治疗药物百花齐放。HER2过表达是尿路上皮癌(UC)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中国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HER2 IHC常规检测UC进入精准诊疗时代。
虞巍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局晚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的革新与思考”。盛教授在报告中谈到新型药物治疗下晚期UC患者生存不断延长来自于一线方案的不断进展。铂类化疗序贯免疫维持方案、顺铂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及ADC联合免疫治疗方案是改善la/mUC患者生存的三种可选择治疗模式。
盛锡楠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胡嘏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有效、安全-ADC药物临床实践目标”。胡教授在报告中谈到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疗已进入ADC时代,数个国际指南已针对mUC一线治疗进行更新。ADC药物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还帮助患者获得更优的生活质量与症状缓解。
胡嘏教授
最后,北京协和医院范欣荣教授、 北京同仁医院郑宇朋教授及吉林省肿瘤医院张雪莹教授对五位讲者的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各自尿路上皮癌治疗中一些感想和体会。
讨论环节
尿路上皮癌年度进展盘点(二)环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跃平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王晶晶教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王会峰教授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波教授共同主持。
共同主持尿路上皮癌年度进展盘点(二)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鄢谢桥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2024年度国内外尿路上皮癌指南更新与解读”。鄢教授在报告中谈到了国内外指南中关于实用,最新进展和药物的可及性以及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案的相关内容。他提及ADC药物全面进入了尿路上皮癌的系统治疗。
鄢谢桥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卓炜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中国尿路上皮癌2024年度进展”。刘教授在报告中谈到论文总量有所增加,但高质量文章仍偏少。临床研究中探索了新的治疗方式提高疗效,3期随机对照研究有待加强。
刘卓炜教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汪磊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尿路上皮癌病例MDT讨论”。汪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病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病情发展,一例病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但拒绝进一步治疗,在此汪教授与MTD团队及观摩团讨论了病例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方向。
汪磊教授
在大咖论道环节,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李宁忱教授就尿路上皮癌领域的研究及诊疗进展发表了个人见解。
李宁忱教授
前列腺癌年度进展盘点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陈山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元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乔庐东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张顺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郁华亮教授共同主持。
共同主持前列腺癌年度进展盘点环节
北京和睦家医院朱刚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前列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朱教授在报告中提及了任何方法的RP的目标都是根除癌症,同时保留盆腔器官功能,并分享了多项治疗方案。
朱刚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永红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PSMA PET时代,前列腺癌根治术还需做盆腔淋巴结清扫吗?”。他表示PLND是国内外会议的热点话题,PLND生存获益仍存在争议。PSMA PET应用于术前盆腔淋巴结分期,指南趋于更少患者前列腺癌根治术时行EPLND。
李永红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范宇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ADC靶点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转化”。范教授在报告中提及ADC类药物将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总生存从1年余提高至接近3年并介绍了IUPU前列腺癌登记队列课题。
范宇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牛少曦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前列腺癌免穿刺诊断可行性探索”。牛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穿刺技术和影像学的发展的发展,他认为对于PSA升高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PSMAPET联合mpMRI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牛少曦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虞巍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前路撷英:2024年度前列腺癌研究进展及重点研究分享”。虞教授从研究总体发表情况,研究机构发表情况,研究者发表情况以及期刊及重点期刊发表情况四个部分进行了汇报。
虞巍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殷小涛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前列腺癌进展与临床实践】MDT讨论”。殷教授在报告中谈到了基于PSMA-PET的复发性前列腺癌多学科治疗。MDT团队及观摩团专家就这一话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探讨。
殷小涛教授 MDT团队专家 观摩团专家
在大咖论道环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就前列腺癌领域的研究及诊疗进展发表了个人见解。
何志嵩教授
少见类型泌尿肿瘤年度进展盘点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郝强教授、北京医院马宏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碧霞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庞然教授共同主持。
共同主持少见类型泌尿肿瘤年度进展盘点环节
北京协和医院邓建华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2024肾上腺肿瘤进展”。邓教授在报告中谈及了治疗响应预测、影像组学和放射组学、纳米技术在治疗诊断中的应用、治疗诊断一体化设备等内容。
邓建华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争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IUPU嗜铬细胞瘤系列研究进展”。张教授在报告中就PPGL围术期管理的多学科合作系列研究,PPGL手术复杂性分级应用研究,嗜铬细胞瘤微环境研究及遗传性PPGL相关研究(VHL、MENII)四个板块进行了汇报。
张争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韩辉教授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阴茎癌的年度诊疗进展”。韩教授在报告中谈到了中晚期阴茎癌困惑的解决之道,阴茎癌靶向治疗与机制以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关于靶向EGFR效果的经验等内容。
韩辉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李学超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宇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周莉教授就少见泌尿进展与临床实践进行了讨论。
讨论环节
曾浩教授、盛锡楠教授和王栋教授在会议最后进行了大会总结发言。他们表示这将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收获满满的盛会。在此,祝贺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希望所有参会的专家们在2025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生活美满。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