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TIT)是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不仅会增加出血风险,也可影响抗肿瘤疗效,对患者的长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罗普司亭N01等治疗手段为CTIT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曙光。2024年9月,《罗普司亭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为罗普司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规范化指导。基于此,医脉通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接受采访,围绕共识发布的内容及意义进行探讨,分享CTIT的治疗新进展。
- 王哲海 教授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肿瘤药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医疗保健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癌症中心副主任
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主任委员
举足轻重,CTIT规范化管理意义重大
医脉通:随着肿瘤治疗模式不断演变,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已扩展为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全面覆盖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抗肿瘤治疗手段。请您谈谈防治CTIT对于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性?
王哲海教授
随着肿瘤治疗模式不断演变,除了化疗外,放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乃至细胞疗法等百花齐放,但无一例外,所有治疗方式都或多或少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从CIT到CTIT的概念扩充,全面覆盖各种抗肿瘤治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也反映了血小板减少症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日益成为一个广泛且重要的问题。
CTIT也是肿瘤治疗中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之一,增加了出血风险,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会导致重要脏器甚至颅内出血,危及生命。研究表明,在肿瘤治疗后,无论是化疗、放疗、细胞治疗还是靶向治疗,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事件发生,尤其是严重事件会威胁患者生命。CTIT也会导致肿瘤治疗的剂量、强度降低,治疗时间延迟,甚至治疗终止,从而影响抗肿瘤治疗的效果[1]。此外,CTIT患者往往其住院时间会延长,额外的住院费用显著增加,这些费用也包括血小板输注、升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测费用。
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或治疗CTIT,减少相关出血事件尤其是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可以确保肿瘤治疗的足剂量、足疗程和按时完成。而且,通过有效的防治策略,可以减少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不适和并发症,不仅维持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优证可循,罗普司亭N01开启CTIT管理新篇章
医脉通:罗普司亭是全球首个上市的新一代拟肽类、长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国内研发的首个罗普司亭类似物——罗普司亭N01也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您认为罗普司亭N01治疗CTIT有哪些优势?
王哲海教授
传统升板药物包括白介素-11以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然而,存在不良反应以及给药欠便捷等问题。TPO-RA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罗普司亭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血小板减少症TPO-RA,罗普司亭N01是首款国产长效TPO-RA类药物,与原研药罗普司亭相似,是一种重组人TPO模拟肽-Fc融合蛋白,全面高效激活下游升板信号通路,最终增加外周血液循环中的功能性血小板。Fc恒定区可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因此罗普司亭每周仅需给药1次,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便捷性[2]。另外,罗普司亭不具有内源TPO同源性序列,因此不会引起交叉反应产生中和抗体,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良好[3]。
目前,罗普司亭是NCCN指南对于除临床试验之外的用于管理CTIT的TPO-RA类唯一推荐药物[4]。一项II期研究结果显示,罗普司亭可以在3周内纠正93%的实体瘤CTIT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且化疗期间持续用药可使血小板计数维持在(100-200)×109/L,使大多数患者恢复化疗[5]。一项纳入173例实体瘤和血液肿瘤患者的大型回顾性研究中,85%的实体瘤患者在罗普司亭的治疗中达到血小板计数≥100×109/L,达到血小板计数≥100x109/L的中位时间为9天。其中71%的患者实现了血小板反应(血小板计数中位数≥75x109/L,或比预处理基线至少高30x109/L),79%避免了化疗剂量减少或治疗延迟,89%避免了血小板输血[6]。长期应用罗普司亭,可使血小板计数维持稳定,70%的患者免于CTIT复发[7]。
此外,从III期临床的数据来看,罗普司亭N01治疗24周时,罗普司亭N01组有61.8%(95%CI 53.3-69.8)的患者产生持续性血小板反应,安慰剂组无患者产生持续性血小板反应。此外罗普司亭N01组和安慰剂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当(91.7% vs 88.9%),其耐受性与罗普司亭相似,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生血栓栓塞事件[8]。
总体而言,罗普司亭N01作为一款新型的TPO‐RA类药物,其高效性、安全性以及给药方式的便捷性使其在CTIT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将CTIT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让患者能够完成全程的抗肿瘤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优化管理,共识推动CTIT临床规范化诊疗
医脉通:《罗普司亭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特别指出了罗普司亭N01的应用前景,作为该共识的专家组成员,您认为本次共识的发布将为肺癌患者的综合管理带来哪些助力?
王哲海教授
该共识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明确的用药指导,助力罗普司亭N01的规范化应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根据共识,基于TPO⁃RA在CTIT治疗领域的研究证据,可考虑使用罗普司亭N01用于治疗CTIT,治疗的起始剂量为2-4μg/kg,每周1次皮下给药,每周增加1-2μg/kg,最大剂量为10μg/kg。直到血小板升至100-150×109/L,治疗过程中建议每周调整1次剂量[9]。这种用药指导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治疗中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共识对罗普司亭的不良事件及处理进行了梳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全面、系统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使用罗普司亭时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提供了标准化的应对方案,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也提升了罗普司亭的临床可操作性,确保更多患者能够从其治疗中获益。
总的来说,《罗普司亭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为患者综合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尤其是在CTIT防治领域。该共识的发布不仅规范了罗普司亭N01的临床应用,还为提升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策略,推动了肿瘤支持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孜孜以求,共谋CTIT未来发展蓝图
医脉通:随着CTIT治疗领域发展迅速,患者的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在CTIT的规范化诊疗上,您认为还有哪些方面需加强?
王哲海教授
随着CTIT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患者获益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要进一步提升CTIT的规范化诊疗效果,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首先是个体化诊疗策略的优化。虽然CTIT的诊疗已经有了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但患者的个体差异显著,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仍需进一步优化。例如,如何更精准地评估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风险、确定最佳的干预时机、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等,都需要更细致的个体化管理。其次是多学科协作机制的完善。CTIT的诊疗往往涉及肿瘤内科、血液科、药学、护理等多个学科,因此多学科协作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系统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定期讨论和评估患者的治疗方案,可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和患者管理的质量。最后,患者教育与依从性管理尤为重要。患者对CTIT及其治疗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可能影响依从性。需要加强患者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治疗的必要性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撰写:Coco
审校:Coco
排版:Yian
执行:Squid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