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机论坛

请点击顶部登录按钮
扫描二维码即可登录

发帖
返回列表
查看:1153 | 回复:0
“天中麦客”的那些事儿——探访汝南县农机跨区作业产业
西部农机
2024/5/11 18:17:11
只看该作者

“垄又宽又短,根本发挥不出我这‘小飞机’的优势。”5月6日,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跨区机手郭配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五一劳动节那天,郭配、刘莹坤这对“90后”小夫妻开启了今年的跨区机收之旅,第一站便是湖南岳阳,郭配口中的“小飞机”就是他们今年新购置的沃得旗舰增强版履带式收割机。
小麦开镰,油菜金黄,临近夏收时节,汝南县的跨区作业“军团”开始陆续出征,截至2023年,该县每年跨区作业履带式收割机突破1.2万台。他们利用全国农作物收获的时间差、地域差,组织开展大范围农机跨区作业,每年跨区时长达半年以上。汝南农机跨区作业产业经历了由小团队到大规模、由本地作业到“南下北上”、由省内到省外的发展过程,在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服务的基础上,逐步趟出了一条富裕农民的新路子,打造出了促进农村繁荣、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兴支柱产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中麦客”已经成为响彻全国的“金字招牌”。
第二个“家”
“你现在要来我这购买沃得履带式收割机,即便是全款支付,也要排到260号以后了。”422日,汝南县建国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国对一位前来选购农机的客户说。作为汝南县沃得农机最大的经销商之一,胡建国每年到这个时候都忙得脚不沾地。“很多客户都是在年前就预订好机器,因为一些机手在二三月份就出发到海南、广东、云南等地作业,要提前做好准备。”胡建国告诉记者,从2016年起,他开始代理沃得品牌的农机产品,销售最为火爆的就是履带式收割机,“履带式收割机能够适应不同的田块,尤其是在南方那种黏重的土壤,机手更倾向于选择购买履带式收割机。”
郭配年纪轻轻却已经有着近十年跨区作业经验。他们每年的跨区路线是先到湖南、湖北收油菜,6月份开始一路向北收获小麦,最远到新疆。8月份到四川、重庆收水稻或玉米,9月份返回湖南、湖北收获中稻,10月份向北到东北收水稻。说起跨区作业那些事,郭配如数家珍,“最开始我们两口子买的是一台国外品牌的收割机,花了将近二十万元,跟亲戚家的沃得履带式收割机一起出去作业。他那个收割机马力大,人家收三亩地,我们才收一亩地,对于我们跨区作业的机手来说,干得快赚得就更多。第二年我俩商量了一下,果断换了沃得履带式收割机。”郭配说,“沃得履带收割机被我们机手成为‘烂田小王子’。去年我们在辽宁盘锦收水稻,那边养殖稻田蟹,所以稻田里的水比较深,土壤也更为黏重,当地的种植户都选择沃得履带收割机作业。现在我身边的跨区作业机手大约有七八成都选择沃得履带式收割机。”
眼下,汝南县东官庄镇机手柴献桓正在湖南与湖北交界处收割大麦。从2016年开始,沃得履带式收割机便成为他跨区作业的“专用座驾”。“我们‘玩’收割机的,平均每年作业时长为800—1200个小时,这对于收割机的性能和售后服务绝对是巨大的考验。跨区作业时,机手一怕机器‘趴窝’,二怕收粮质量差。”在有着十几年驾驶经验的“老机手”柴献桓眼里,跨区机收是“玩”收割机,所以对于选择一个称手的“大玩具”,他更是慎之又慎。“沃得履带式收割机不仅能够适应不同的田块,而且通过调节鱼鳞筛的开合程度,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风量,以适应不同质量和重量的籽粒收获,不跑粮、不丢粮,出粮更干净。”柴献桓说,“而且沃得农机的售后服务很棒。有一年我在贵州一个偏远山区里收水稻,履带断了,我立刻给沃得售后部门打了电话,很快就有工作人员过来帮我更换了新的履带。我们在跨区作业的时候,常常能在路边看到停放着沃得农机服务车,他们有全天候信息化服务调动平台,这让我们很放心、很安心。”驾驶沃得履带式收割机走南闯北近十年,收割机已经成为柴献桓的第二个“家”。
对于汝南县的跨区机手来说,每个人的心情都与柴献桓相似。416日,汝南县举办了跨区出征誓师大会,随风飘扬的彩旗,饱含激励的标语,嘹亮霸气的口号,整齐划一的收割队伍,都让这一刻变得珍贵动人。“天中麦客”们整装出征,带着收获的目标和殷切期望踏上了新征程。
“跨”出致富路
郭配平时喜欢拍摄一些短视频记录跨区作业的生活,在抖音拥有1.5万粉丝的她如今也是个“小网红”。在她的视频中,有快乐有泪水也有无奈。“跨区作业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8月份在湖南、江西收中稻时,田地里的那种热让人无法呼吸,好多次都感觉自己快要晕倒了。”郭配回忆道,“有时候,还会遇到个别客户不承认你作业的亩数,挺委屈的。”尽管如此,郭配却从未想过放弃跨区作业。“我们每年跨区时长在800个小时以上,按照平均每小时净收入200300元之间,一年下来也有将近20万元收入。而且一年我们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外面,剩下的时间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时间比较自由。”
柴献桓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大女儿今年正准备高考。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跨区作业的收入能够让他的家人生活得更好。“在我看来,‘玩’收割机还是很有前景的,每收完一块地都能挣到现钱,不赊账,落袋为安,很踏实。”柴献桓告诉记者,在他身边从事跨区作业的机手最大年纪有60多岁了,“00”机手也已经有不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与汝南县相距不过五十公里的确山县因为拥有砂石资源,所以当地的农民在农忙之余依靠砂石产业创收。对于没有任何资源的汝南县农民来说,必须要找到一条致富之路。“1995年,我县老君庙镇孙屯村农民开始尝试出省作业,年底能带回来1万多元,那个时候的万元户可不得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农机跨区作业渐渐在汝南形成了产业。”汝南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副主任罗翔介绍道,“现在的孙屯村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履带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状元村’,截至2023年底,该村拥有履带式联合收割机330台,80%的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机跨区作业,每年创收6000多万元,全村人均增收1万多元,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已成为孙屯村村民的投资渠道和就业途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近三十年的实践证明,汝南县农机跨区作业作为该县的一大亮点和品牌,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较强推动作用。“一台履带式收割机一年作业量在800-1200小时,作业收入预计64/台左右,纯利润可得20万元左右,每年‘天中麦客’为汝南农民带来70多亿的收入,20多亿元的净收入。12000台跨区作业车代表着12000户家庭,近5万人口,加之产业链中的整机销售,二手车交易,配件供应,维修服务等,初步估算解决当地近10万人口的脱贫致富,占总县人口的近20%。农机跨区作业成为汝南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在全县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罗翔说。
“天中麦客,收获全国”
一台台履带式收割机为汝南县农民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同样,“天中麦客”也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国家粮食安全。
“去年夏收,河南三门峡、漯河等地遭遇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很多种植户联系我,让我帮着联系履带式收割机过去抢收,下过雨的田地也只有履带式收割机能作业。我在客户群里说了一声,就有很多汝南机手响应,他们连夜赶往这些地方,最远的相隔一千公里,一夜不睡也要保证粮食颗粒归仓。”胡建国告诉记者,“我们汝南很少种植水稻,实话说,履带式收割机在我们本地用得不多,汝南的履带式收割机是服务全国的,即便是再偏远的山村里也能找到我们汝南机手的身影。”
“天中麦客,收获全国”绝不是空话。“我们曾在四川的一个山村里收水稻。当天正准备收工,碰见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用镰刀割稻子。颤抖的手,驼着背,真的可怜。”郭配说,“我们当即决定帮老人家免费收割水稻。一开始老人家还在拒绝,说自己没有那么多钱,儿女也都在外面务工,家里只有他自己。我们跟他说这是免费的,一会儿就帮他收完了。老人从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十元钱给我们,我们没要。每年我们跨区作业的时候都会免费为一些农村老人收粮食,不仅能够帮到他们,我们自己内心也很满足,有一种实现自己价值的感觉。”
跨区机收为柴献桓带来的满足感绝不仅限于收入。“这么多年走南闯北,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他打开手机相册,为记者展示在不同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你看这是湖北荆州的小龙虾,这是新疆的馕……每次回家我会给家人带一些各地特产,讲一讲自己的见闻,孩子们都很高兴。”今年,柴献桓有一个心愿,就是能换一台带有驾驶室的履带式收割机,“收粮食时灰尘特别大,尤其是收麦子。每次干完活,只有牙齿是白色的,脸、衣服全是黑色的。现在收割机的驾驶室有空调,密封性能也好,要是能有驾驶室就会好很多。”柴献桓告诉记者,他现在的收割机没有驾驶室,与有驾驶室的收割机相比便宜一万多元,“今年加把劲儿,争取明年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回复
支持(0)
打赏
分享
发帖
返回列表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布后需审核通过才会显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