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论坛

请点击顶部登录按钮
扫描二维码即可登录

发帖
返回列表
查看:2371 | 回复:0
访程砚秋:自己觉得程腔很容易学
津然
2022/9/10 14:35:59
只看该作者
杨遇春 梨園雜志 2022-09-09 14:01 发表于湖北
本报特讯
 程伶砚秋,乃平市剧界青衣中佼佼者,自前岁去国游欧后,旧都人士,其本月十三日,假中和戏院重登氍毹,演奏佳曲,以娱听众,记者昨日下午在程寓与之坐谈有顷,内容大多关于声腔及提高低级梨园业待遇等问题,程伶不特能剧,且颇健谈,爰此笔志之如次:

如何保护伶人的生命线
在一辈子里有两个关头
记者是和东君一块出去的,阍者将我们引入客厅后,不一会儿,砚秋脸上抹着笑走进了客厅,与我等握手为礼,凑趣的洋犬,摇着尾巴,在脚底下打转,伸着小舌头也在高兴了,可是主人公却不许它高兴,说声出去!推开门把它轰了出去,待宾主落座后,记者一眼瞧见长桌上摆着几本法文书,却引起了记者发问:
 「你近来很用些时间看书吗?」
 「不!谈不到看书,不过每天要念些法文,做些自修功夫。」
 「最近你又将重现色相了,不知究有何人作你的助演者?」
 「王少楼先生,侯喜瑞先生,芙蓉草先生等等老搭档。」
 「琴师是哪位?」
 「是新聘的周长华先生,虽属新人,但经过一个多月在一起的练习,本人所能的各剧,周先生全能托了,并且还很好。」
 「听说你自欧返国后,嗓子发宽了,一般人都认为是很好的现象呢,不知你个人觉得怎样?」
 他未答我这问题之前,先笑了笑:「你听谁说的呢?」
 「忘了谁说的啦。」
 「提到嗓子宽了,是否是好现象,这倒是很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嗓子宽却不一定是好,唱得好坏,应以自然与生硬作分野,这里边最大的关键是功夫问题,有的人嗓音很宽,唱出来声音很宏,但是没味,只是把声音直挺挺地吐出去了,并不曲折,也没余音,如上海之李吉瑞,小达子诸人,嗓子宽极了,在后三排的听众都可听到,但总嫌太无曲折了,觉得有些刺耳,至于嗓子的保护一事,本人趁机很愿和你谈谈,剧界同人最怕嗓子发生问题,因为嗓子是我们的生命线,但是因为生理上的关系,谁也逃不了这个关头,伶人的嗓子起变化,可分两个时期,初期是在十五六岁时,因为人一到这个时期,生理上就自然的起了变化,身体发育亦渐成熟了,这是最危险的时期,同时是一个伶人将来成功与否的第一个难关,剧界名之为倒嗓,虽然是必经的难关,却不是不能补救,若自己十分的小心保护,不要过事荒唐了自己的身体,即便经此难关,慢慢也会复原的,这却不是童音,而是用功夫造出来的嗓子了,否则那算牺牲了,幸而保得住,那也不是上乘唱家,但是很少数的,这初期难关渡过,如加意保护,自加检点,不到十几年的光景,你的嗓子不致发生大的问题了,到三十岁左右,这第二道难关又到了,嗓子又起了变化,重新哑一次,一个伶人的升华与没落,就在此一举了,在这时候有素养的嗓子也得三月五月才能复原,算是保得住了,若自己再不加意保护,就此算没落到底,不是另寻出路,就得改习短打武生(此类角色的嗓子好坏,不关重要),除此别无新路,嗓子保护得好,所以行腔自然而有味。人家说我嗓子宽了,我很害怕,因为这是危险的现象,不过这话也有根据而说的。有一天我们很多人,在西城绒线胡同蓉园一起吃饭,座上客有很多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的同学,这几位都是很爱好戏剧艺术的,并且都是学程腔的,席上他们几位都当着我的面,唱了几段,我素来没有在任何宴会席上唱过,因为这一天我很高兴,又加几位同学叫我也唱几句给他们听听,所以我开了一个破天荒的例,于是唱了几句,不过当时我唱的时候,因为不是正式在舞台露演,就很随便的唱了,腔调也不十分正确,嗓子却宽了,也就是这个起因吧,假设要是这样的话,那么岂不很危险吗,但我自己证明还不是那么回事,嗓子不会再变了,自己想念以往所下的功夫还很有相当的把握。」
(图一:程砚秋便装照)
 他将说完时,由外边进来了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两柄剑,很客气的对我们点首为礼,这时砚秋也站起来为我们介绍,这位武士说一两句客套话,进到里间屋去了。我问道:你现在还勤于练剑吗?是的,因为此次出演第三晚的戏是《聂隐娘》,我恐怕生疏了,所以跟位先生每日要练习,不敢荒废了呢!

程腔难学吗
砚秋自己觉得很容易呢
却有应该注意的几点
 「一般票友和内行人都模仿程腔, 不知你对于你的腔调所以别成一家的经过是怎样演变的呢?」
 「这话很难说,我自己觉得我的腔调不怎么特别,更谈不到自成一家,人家恭维我的腔,都称为程腔,其实我自己自始至终是按着老规矩走,丝毫也不敢越出范围,余在最初是从王瑶卿等诸位先进学习,因为这几位都是很有名而老到的,我经他们指导后,即守着规律向前演变,但无论如何,总未越出范围,不特本人是这样,就是梅兰芳先生、杨小楼先生,都是一样守规律,原二簧这种东西,是逃不出平上去入四音的,比如二簧的头一句是以平声起,不过唱到中间也得从平声起,不过唱到中间和以后,也许遇着一个字是阴平或阳平,这样你的声音就不能不有抑扬顿挫,所谓腔调变化就在这里边去花样了,同时也不能唱这个戏是这个腔调,换一个戏也是这个腔调,永不或少有变化,这是最易使听众腻烦的,譬如初习写字必须一笔笔照原样描,一到相当成熟时,经验多了,看各人笔法,读好的字帖以后你就该慢慢的变化了,但是无论如何绝不能脱去本来的规律,学唱行腔亦然,总而言之,是熟能生巧,再加上功夫老到,慢慢的就能有新的技术出现了,只要悉心研究,并不是难事,外人以为我的腔调得来很难,其实自己却觉得很容易呢,出奇制胜并非难事,处处留心,处处下功夫,时时变化不重复,不但自己能成功,观众们也高兴鉴赏,至于一般人学我的,终未能得骨髓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这一点上,我愿特别多说几句,这里边最大的关键,就是不刻苦,不耐劳,无长性,不重视,以上种种毛病在票友方面犯了还有情可原,因为不受酬,若以戏剧作营业而仗着吃饭的伶人,那就不会得着观众们的原谅了,所以有的同业半途就没落,一蹶不振,或者根本就没露光芒,不刻苦,不耐劳,即不足有炉火纯青工夫,唱起来声音不嘹亮,即使嗓子宽了,也多不很委婉,所谓无丹田的工夫(俗称无底气),无长性则无新腔出现。」
(图二:《花舫缘》程砚秋饰申飞云)

学完一出《文姬归汉》要两年工夫
这才冤枉哩
票友下海何以不能成名
 「为什么由票友出身而下海的伶人们,很少有成名的呢?」
 「这又是功夫的问题了,大凡是票友家里都是很富有的,学戏之初,本是为着消遣,唱好唱坏都有人原谅,即便唱得很老练了,腔调很成熟了,但是没有持久的功夫,譬如在票友时期,预定某日要票某一出戏,在未唱之前;可以有十天半月的准备,调嗓子啦,忌吃刺激性的食品啦,预备很充足,到上台出演的时候,成绩也许是很好,不过这是在票友时期这样预备还可,但一到下海指唱戏为生了,那就不行啦,到那时侯,是要天天唱的,不能间断,拿我个人作比喻吧,与园主订了三月,或两月的合同,忽然唱到不几天,嗓子出了毛病啦,请几天假,不但对不起观众,对于园主也说不过去,必须天天出演,所以一般很好的票友,一到下海以后,因为功夫问题,不能持久,慢慢的就把名声一落千丈了,所以很少有成功的,票友与营业迥然不同,一则可以原谅,一则绝对取不得原谅的。」
 「一般票友学程腔的人有没有学得神似的呢?」
 「几位同学,模仿得都很神似,真是难为他们,他们学我的腔调,说起来很好笑,您道他们怎么学的呢?」
 「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模仿的?」
 「他们全是听来的,譬如我的《文姬归汉》这出戏吧,一年我才唱两次,他们差不多都爱学这出戏,一到我出演这出戏的时候,他们必到,头一次去听的时候,记全戏的第一个腔调,听完第一个腔调后,其余全不听了,马上就走,回到家里在半年的时间内,只模仿这个腔调,到再演这出戏的时候,他们再学第二个腔调,依此类推,他们学完了一出《文姬归汉》至少需要一两年,可是学得非常神似了,我一听他们这样说法,觉得太麻烦了,在金钱与时间上都不经济,现在我打算给爱习程腔的诸位同学们一个方便,就是在乘着假期之暇,请他们到我家里来,大家研究一下,或在我自己的家里听听,因为我很喜欢人家和我在一起研究。」
(图三:《文姬归汉》程砚秋饰蔡文姬)

跑龙套的何以无精打采
梨园低级同业亟应救济
新人才不出乃剧界危机
 「以前你曾对我谈到,将要改良舞台的组织和提高低级同业的待遇,不知什么时候方能见诸实行?」
 「是的,这件事我是常把它放在心上的,不过改良舞台组织一事,暂且还谈不到,一方因为中国没有好的现代化的舞台,一方是经济也不许可,慢慢的再试验着办,不过我绝不把这件事忘掉,我现在常常念德法文的原因,就是充实自己的力量,多看些欧美舞台的组织,以备将来的经济稳定的时候,一抓到机会马上就实行,在这时期中,尽我的能力翻译外国关于舞台的组织法一类的书,贡献于从事戏剧事业的诸君,同时还请剧界名宿多帮我的忙,至于提高低级同业的待遇,现在我就试验着办呢,就是此次出演,我曾向园主提议,必须提高他们的待遇,至于办法本人此次被约在中和登台,事前就对该园主提议应提高低级同业的待遇,因为我在剧界多年,时常感受到低级同业们的生活苦,但里边之所以苦的因素,却没有详细的调查过,此次由欧返国后即从事调查他们生活的工作,所得事实却非常使得我惊异,因为在梨园界有一通病,就是保守性及嫉妒性都很大,譬如后起的伶人,很难成名,处处被老伶工们压抑,而一般低级同业,也是被压抑者,但是他们却永远没反抗过,他们虽然不反抗,但我们也应当为他们设法,所以这次我特别的向园主提到这一个意见,这种事实诸位常看戏的人都可以观察出来的,一出戏中的走龙套的人,在台上都是无精打采的,这原因是生活感到困难,做起事来也就乏味了,但又不能不敷衍,因为吃饭问题是很重要的呀!同时一个伶人无论你怎样唱的好做的神肖,但一个人也成了不一出戏,必须有配角,并且一个剧的成功,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包罗万象,都是全剧中各角色努力得来的,可是主演者与园主却得有很大的报酬,配角们一样的卖力气而结果得很微的报酬,所以他们就是可敷衍了事,谁还肯出力气呢,这种现象由来甚久,而未有一次发生反抗的原因,一则因为保守性,二则因为已经入了这一行,再干别的营业,既缺资本,又乏学识,结果也不能成功,没法子为了生活,就任劳任怨,老死在这样待遇之中了,但在园主方面,也不可不顾虑到他们的生活,又不能不想到舞台上的便利,所以我劝那个园主,要提高低级同业的待遇,既有很久的历史,无人来提倡这种人道事业,若从他这儿起做去,我想不特现在的一般的低级同业要感激他恩惠,并且后来的人们也可永久纪念这位改革低级同业待遇的恩人,所以我劝他们何乐而不为呢,这种做法对于自己的利益也受不了很大的损失,对于他们却给了很大的兴奋剂,做起戏来也有精神,使得全剧成功,这不是一举数得吗?」
 他很得意地发表这个意见,说完微笑了笑。
(图四:胜利唱片公司1936年于北京饭店欢宴各大艺员留影)
 「不知你对于梨园界的嫉妒心,有什么意见?」
 「这很难说,这是梨园界的大家的事,我不敢发表什么意见,也不敢批评,不过我个人所做的事对您说说,倒是可以的,我自入剧界以来,从没和人家争过地位,也没争论过报酬,有的一般同业们都愿意唱压轴戏,包银争执得很历害,我唱戏是从第一个戏码起,慢慢才压大轴,可是在唱头一个戏码的时候,却没争执非唱第三第四个不可,但是现在我全唱大轴戏的,包银只要够开销,少有余裕就行,绝不愿故意难为人,这一点小事,我自己算做到了,总而言之,只要努力就有好结果,否则自己争地位,压抑别人,对自己并没好处,对于剧界人才问题很受影响,最近剧界很少有新人才出现的原因,也就在此,若长此以往,旧剧的命运恐怕就很难以延续下去了。」
 谈得很久了,记者遂起身告别,这时东君要求记者和砚秋摄个影,地点选定是在花园,东君手指一动,我们的影子,同时摄入了镜头,随着一声再见,我和东君向归途中走去。

(《华北日报》1933年7月9日)
回复
支持(2)
打赏
分享
发帖
返回列表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布后需审核通过才会显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