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论坛

请点击顶部登录按钮
扫描二维码即可登录

发帖
返回列表
1条记录 
查看:2050 | 回复:1
登云山馆:余叔岩害了李少春
津然
2022/4/26 10:21:25
只看该作者
京戏园子 2022-04-26 10:00
(摘自《登云山馆的博客》)
据吴小如先生说,李少春拜了余叔岩后,余很反对他演猴戏,还曾经要李“尽弃所学”,言下之意是很想克隆一个“余叔岩”的。幸亏李少春因为生计,没有答应。假如他的家境允许,也许会多出一个“张伯驹”来。其实李少春的猴戏,老爷戏也是很有功力的,为什么杨小楼可以演,而你余叔岩的弟子就不可以呢?原因不过是弟子演的是老师没有的罢了。众所周知的,余是个特好胜且高傲的人。还有,真正做到“尽弃所学”又如何?不过是戏剧界多了一个“孟小冬”,少了一个李少春而已。我们不能否认,余的弟子里,最有成就的就是谭富英,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他恰恰是最不学余的,这也是他高明处。
马连良后,李少春是难得的京剧人才,假如他早点脱离余的影子,50年代形成个李派是可能的,他如果早点多出个《野猪林》这样的新排好戏,那么,在他嗓子坏了之前就可能成派,他是有这个实力的。假如余的影子少一点,就应该容易的多。我们看高,言,马,小谭,麒都是生前成派的,而杨因为努力学余,所以基本是死了才成派(四大须生是不以派来排的)。余本人学谭太过,也是这个情况。高,言,马,小谭,麒的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多方面的,他们学习的对象又很多,所以一开始不久就另成面貌。他们老师的影子在他们身上体现的要淡薄很多,这就是他们的成功处。
马连良演〈八大锤〉、〈洪羊洞〉、〈清官册〉、〈春秋笔〉、〈定军山〉、〈赵氏孤儿〉永远都是马连良,我们看不出孙菊仙或者贾洪林的影子;小谭的〈八大锤〉、〈洪羊洞〉、〈定军山〉、〈将相和〉、〈朱砂痣〉、〈战太平〉、〈赤壁之战〉、〈三顾茅庐〉永远是谭富英,没人说是老谭再现,或余叔岩再现,多说是“新谭派”。杨宝森在技术层面上讲,远低于李少春,他的成功在于,他认定了一个理,一路唱过去,所以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李少春的情况是,他一面有他自己的新的东西,比如猴戏,武生戏,或者新的元素(比如〈闹天宫〉、〈野猪林〉、〈秦琼观阵〉、〈白毛女〉、〈将相和〉的排演),而且建国后还在学马连良先生(比如学马先生的《将相和》唱腔),学麒老牌(拜了师,不管是政治任务不是,起码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另一方面又在体现余的影子(比如〈打侄上坟〉、〈八大锤〉、〈战太平〉等)。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坏就坏在这两个方面在李少春的有生之年里,一直统一不起来(于魁智现在表现的也很明显,他是李少春和杨宝森的影子没得到统一)。让人觉得演〈闹天宫〉的李少春和演〈打侄上坟〉的李少春永远是两个人。他没有在文革开始前完成他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变成一个整体,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体系。
余叔岩在艺术意识上比马连良,谭富英保守,如果李少春过早出新面貌,我想他起码是不鼓励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定程度上,李少春从他老师那学了些东西的同时,余叔岩的影子太重,也阻碍了李少春的艺术更高水平的总结和发展。一是余的要求,克隆的痕迹太重 (孟是他的得意弟子, 可以证明这一点) ,二是时代没有留给李少春更多的时间去总结和发展。
回复
支持(2)
打赏
分享
津然
发表于 2022/4/26 10:22:21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此文有一定道理。
回复
  • 22-4-26
    支持(0)
    打赏
    分享
    发帖
    返回列表
    1条记录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布后需审核通过才会显示)

    顶部